夏季高溫天氣里,很多人分享絢麗多彩的晚霞圖片,不僅形態多變,而且色彩濃厚,那么,晚霞是怎么產生的?為何高溫天的云彩格外好看?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。
晚霞是怎么產生的
晚霞是由太陽光被散射所產生的。
眾所周知,太陽可見光由七色混合而成,其中紫色、藍色光波最短,紅色、橙色光波最長。陽光穿透大氣層時,各色光線被分散,光波短的更容易被散射開來,光波長的則更容易保留。傍晚,陽光斜射,散射效果更加明顯。
地面溫度升高、水汽上升,更容易在天空形成變幻多樣的云,產生絢麗的晚霞。
為何高溫天的云彩格外好看
近日連續高溫,但黃昏日落時分,城市上空總會出現瑰麗動人的云彩,令人流連。
夏季最常見的一種云叫對流云,氣象專家認為,夏季的雷雨多由對流運動產生,而對流云在此時出現。
天空中,當低層氣溫明顯高于高層氣溫時,大氣就會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中,低層暖空氣做上升運動,從而形成對流。而當上升運動的暖空氣溫度不斷降低,直至達到一定高度后,水汽就會凝結形成云,這種云就是對流云。
對流云根據對流強度分為三個階段,初期形成的是淡積云,云體較松散,云頂向上凸起,底部相對平坦,看上去很蓬松。對流云在一天之內的云量變化很大,形態也十分多樣。
另外,相較于早晨,傍晚時分的地面溫度高,蒸發快,進入大氣的水汽更多,因此,傍晚時云的形態會更豐富。
除了淡積云,夏季比較常見的還有濃積云和積雨云。在不穩定的空氣中,積云會向上生長,逐漸發展為中積云或濃積云。
積雨云一般由濃積云發展而來,被人稱為“云彩之王”,有時會長到16000米高,云體如山似塔,一般預示著雷雨、閃電、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來臨。
高溫天,好看的除了云的形態,還有云的色彩。
天空的顏色與“瑞利散射”密不可分。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,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,就會發生散射。大氣分子和微粒散射了太陽光后都變成了散射光源。太陽光譜中,波長較短的紫、藍、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,而波長較長的紅、橙、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。
因此,晴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。此時,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、橙、紅光了。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后就出現了絢麗的色彩。
夏天天氣晴熱、陽光充足,地面蒸發強,大氣中水汽分子含量高,在陽光射向地面的過程中,藍紫光受到的阻礙更多,丟失得更多,留下的紅光、橙光也就越發純粹、艷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