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夏始祖(人物合稱)
華夏始祖:指開拓華夏文化、對華夏文明、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人。主要指炎黃二帝。炎帝:嘗百草,制耒耜,種五穀,發明醫藥製作陶器,開闢集市,發現斷腸草等有毒。黃帝:統一華夏、“鼎、井”的發明人,與岐伯討論病理,作《黃帝內經》。
基本介紹
- 本名:華夏始祖
- 別稱:人文始祖、人文初祖、華夏初祖
- 所處時代:中國上古時代
- 民族族群:華夏族
- 主要成就:華夏文明的卓越奠基人
炎帝
炎帝:神農氏,或稱烈山氏,又稱赤帝,華夏始祖之一,與黃帝并稱中華始祖,是中國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。 距今5000年(另有稱4600年、5500年)左右生于寶雞姜水之岸。
相傳炎帝發明耒耜,嘗遍百草,發明醫藥,因此號“神農氏”。他還發明陶器,開闢集市,削木為弓,以威天下。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。他與黃帝結盟并逐漸形成了華夏族(漢族),遂有炎黃子孫。
另外,神農之所以被稱為炎帝,其后裔被稱為“烈山氏”,都反映了原始農業和火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黃帝
黃帝: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,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。五帝之首。被尊為中華“人文初祖”。
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,本姓公孫,后改姬姓,故稱姬軒轅。居軒轅之丘,號軒轅氏,建都于有熊,亦稱有熊氏。也有人稱之為“帝鴻氏”。
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,故號“黃帝”。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、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。
黃帝在位期間,播百穀草木,大力發展生產,始製衣冠、建舟車、制音律、創醫學等。